4月21日, 最高人民法院舉行2022年知識產權宣傳周新聞發布會,發布《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2021年)》(詳見https://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355841.html),介紹了2021年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成果。 過去一年里,我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成績和舉措: 一、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大 2021年,人民法院受理、審結知識產權案件數量再創歷史新高,雙雙突破60萬件。2021年新收一審、二審、申請再審等各類知識產權案件642968件,審結601544件(含舊存),比2020年分別上升22.33%和14.71%。 人民法院審理了一批具有重大影響和典型意義的案件,如“雙飛人”商標侵權案、“香蘭素”技術秘密侵權案等,彰顯了人民法院保護知識產權和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的決心和信心。 人民法院還通過依法積極適用證據妨礙排除、證據保全等,減輕權利人舉證負擔;通過適用懲罰性賠償等,不斷提高賠償數額,2021年在895件案件中對侵權人判處了懲罰性賠償。 二、裁判標準進一步統一 面對知識產權領域新問題、新挑戰,及時出臺司法解釋,明晰裁判尺度,統一裁判標準。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先后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害知識產權民事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申請注冊的藥品相關的專利權糾紛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害植物新品種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二)》等司法解釋。 三、保護機制進一步完善 2021年制定出臺《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規劃(2021-2025年)》及相關意見,明確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目標、任務和舉措。 另于2022年4月21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行政案件管轄的若干規定》及配套文件,進一步健全知識產權案件訴訟管轄制度。 四、協同保護進一步加強 最高人民法院積極參與打擊侵權假冒行動和知識產權保護重要文件制定等工作,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反壟斷局建立溝通聯絡機制,推動行政執法和司法審判有效銜接。 此外,充分發揮與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建立的在線訴調對接工作機制,各地法院委派訴前調解涉知識產權糾紛案件超過2萬件。 (改編自最高人民法院新聞)
最高院發布《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2021年)》
上一篇:
下一篇: